湖北频道>正文

以更加全面的“稳”保障更高质量的“进”——2022年湖北经济怎么干
2021-12-30 08:35:59 来源: 湖北日报

  阅读提要

  2022年,湖北经济怎样干?刚刚结束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保持“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狠抓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区域,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建设美丽湖北、实现绿色崛起。

  即将到来的2022年,危机并存,冷暖交织。做好经济工作,既考验我们的头脑,更考验我们的行动。

  12月23日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稳”保“进”,以“进”促“稳”,以更加全面的“稳”保障更高质量的“进”,以更好的“稳”和“进”闯关过坎,努力挺过开局企稳大关,迈过全年固稳大坎。

  稳字当头

  确保明年一季度“开门红”

  12月26日,武汉地铁5号线、6号线二期和16号线通车运营。3条线齐发,创下6项纪录,武汉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首次突破400公里大关,一举迈入世界级地铁城市。

  同一天,武汉轨道交通新港线一期、5号线二期、16号线二期等五大工程开工,“地铁大城”再启新航、热火朝天。

  一条线接着一条线干、通车开工“不断档”,是属于武汉地铁人的拼搏精彩。将今年四季度的旺盛干劲和良好态势,延续到明年一季度,跑好开局“第一棒”,是为明年经济工作赢得主动的“先手棋”。

  一季度稳,是当务之急——

  “一季度开局漂亮,全年才能争取更好结果。”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陈新武介绍,该部门将抢抓宏观政策窗口期,做实项目前期,明确保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奋力夺取明年一季度“开门红”。

  工业稳,是重中之重——

  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海军认为,明年既要坚持稳的基调,又要有进的追求,稳步推进全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在“光芯屏端网”、新能源汽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等领域发力,盘活湖北传统产业庞大的存量资源,稳住工业增长面,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

  投资稳,是关键的关键——

  12月24日,全省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视频调度活动举行,各市州互观互学互评互促,项目投资“比晒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未来。”该会议提出,要坚持项目为王、实干为要,切实以项目投资量质提升促进经济发展再续精彩。牢固树立“时辰可拖、日期不可拖”观念,以争分夺秒的劲头抓进度,紧盯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能开则开、能早则早、能多则多、能快则快。

  市场主体稳,是基础之基础——

  一家市场主体,就是一张环境“信任票”;今年,湖北这样的“信任票”达到647万。截至12月20日,我省市场主体总数已达647.20万余户,全年新增109.09万余户,平均每天新增3081户。

  越来越多人选择在湖北“当老板”,说明我省营商环境日趋优化,市场发展更稳定、更活跃。明年,湖北将继续打造“热带雨林式”营商环境,持续更新优化政策,采取更有力举措助企纾困,让市场主体数量更多、规模更大、实力更强,每天新增的环境“信任票”越来越多。

  找准“棋眼”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一子落,满盘活。做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这篇大文章,湖北要找准“棋眼”、盘活“全局”,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

  科技强省,继续搭建“四梁八柱”。

  省科技厅最新推出政策,将从专项经费、申报平台、推荐奖励等方面,对院士后备人选实施“一人一策”精准支持,实现起步期“扶一把”、发展期“帮一把”、成熟期“送一程”,全力打造“如鸟归林”的人才生态。

  科技自立自强要硬核支撑,湖北将加快推进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推进部省共建湖北实验室实体化高效运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深度融合。

  “省委省政府真金白银的支持,让我们科研人备受鼓舞。”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元元介绍,由华科牵头建设的光谷实验室,要勇争上游,奋力建成为全国的实验室。

  九省通衢,还需强化现代交通“硬联通”。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姜友生介绍,下一步,将开展行业大讨论,针对降低物流成本、交通换乘不便等问题花大气力补短板,打通交通运输工具之间转换“最后一公里”,在“实”和“干”上下功夫,把交通大省变为交通强省。目前,湖北共有17个项目进入国家“十四五”综合交通枢纽专项规划,项目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这意味着,未来5年,将有更多交通项目进入全国主干网,并掀起建设高潮,让群众出行更便利,为我省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提供交通硬支撑。目前,我省正在抓紧编制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水运、运输服务四个子规划。

  延链补链强链,全力做大现代产业集群。

  “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距十堰210公里、距武汉580公里、地处秦巴山区深处的竹溪,是我省最偏远的县之一。这个区位资源“先天不足”、又无电子产业基础的山区县,近年来却聚集起钰邦电子、凯泽鑫、锦宇新能源等30余家电子企业,形成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湖北既有传统产业基础,又有新兴产业优势,完全可以“在奔跑中调整呼吸”“在超车中换赛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湖北正奋力打造“51020”现代产业集群;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现代化工、大健康、航天、现代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逐一定规划、定路径、定项目,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积极融入“双循环”大市场,打造高水平内陆“新沿海”。

  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济民介绍,明年将以打造“新沿海”为主题,筹备召开高规格的全省对外开放大会,开展“推动新时代对外开放”专题学习,出台湖北扩大开放政策措施,助力武汉、宜昌、襄阳加快引进贸易型总部经济,推动新时代湖北开放发展再加速,服务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把握规律

  纵深推进区域发展布局实施

  “一主引领”,做大做强。

  “擘画五年蓝图,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12月27日,中共武汉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提出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总体定位,坚决扛起省委赋予的“一主引领”重大责任,加快建设“五个中心”。

  今后五年,武汉区域辐射力、全国竞争力、全球影响力持续增强,科教人才优势加快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加快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新时代英雄城市能级、品质、形象充分彰显。

  同时,武汉和武汉城市圈将着力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加强城市治理,更好集聚人才、企业、产业,把武汉城市圈打造成全国最具发展活力、最具竞争力、最具影响力、综合实力最强的省域城市圈,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两翼驱动”,主动争位。

  利用襄阳越来越显著的区位优势,谋划和实施一批重大支撑性、功能性项目;着眼长远发展,加快襄阳机场改扩建,打造客运货运双枢纽;高质量建设襄阳自贸片区、襄阳综合保税区,加快申建襄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抓好外向通道常态化运营……襄阳市委书记马旭明介绍,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将科学确定明年工作目标,切实发挥压舱石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今年以来,宜昌围绕强产兴城、能级跨越,狠抓项目投资增量提质,坚决筑牢冲刺“5000亿”的硬支撑。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泽江介绍,2022年,宜昌正抓紧谋划推进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实施城建交通5年攻坚行动,确保明年“开门红”。

  “全域协同”,整体发力。

  县域经济强,方能抬高全域高质量发展底板。“枣阳抓住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机遇,细化一张张看得见的‘施工图’。”枣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孔令波说,作为“襄十随神”城市群唯一县域经济百强县,枣阳将以产业“强筋壮骨”,对标沿海县级市,力争明年GDP突破800亿元。

  从“卖资源”走向“卖产品”“卖品牌”。12月20日,随州市曾都区天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员工正在加工精密滑轨等标准零部件。该公司计划用6年时间,打造国内大型精密标准件生产基地。今年,曾都区县域经济含新量持续攀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新增省级“隐形冠军”企业4家。

  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比投资、比质量、比赶超,谋定后动、谋定快动,荆楚各地正在狠抓工作落实,创造性开展工作、以改革的办法攻坚克难。

  船到中游更奋楫,经风历雨勇向前。催征的号角已然吹响,2022年,加油干!(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弦)

(责任编辑: 陈剑)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 关注新华网公众号

  • 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分享至手机

以更加全面的“稳”保障更高质量的“进”——2022年湖北经济怎么干-新华网
即将到来的2022年,危机并存,冷暖交织。做好经济工作,既考验我们的头脑,更考验我们的行动。
01007004001000000000000001111403112821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