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地标 绿色名片——看英山如何奏响红与绿的交响曲-新华网
新华湖北 > 信息 > 正文
2023 10/31 11:55:26
来源:黄冈日报

红色地标 绿色名片——看英山如何奏响红与绿的交响曲

字体:

  金秋时节,捷报频传。

  10月28日,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济南年会上,英山县被正式命名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也是目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

  11月1日,位于英山县陶家河乡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即将开园,红色英山由此掀开厚重而崭新的一页。

  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英山人牢记使命、奋勇争先,办成了一件件想办的大事要事,交出了一份份沉甸甸的出彩答卷。

  英山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扛起加快英山绿色崛起的职责使命,锚定“七个新英山”奋斗目标和“五抓五建”的发展战略不动摇,全力创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努力把英山打造成华中文旅康养核心区,争当华中全域旅游排头兵。

  以“红”为魂,依“绿”而兴。红与绿的交响曲,铿锵而豪迈!

  忆往昔 红色岁月涌春潮

  英山是一方红色文化“沃土”,是一座红色资源“富矿”。

  英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留下了光辉足迹。革命战争年代,红四方面军从这里西征,红二十五军从这里集结长征,红二十七军在这里组建成立,红二十八军在这里开辟根据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与敌军迂回鏖战,拉开了解放战争大转折的序幕。

  全县10万儿女参军参战,为红军输送5个团又1个营的兵力,7400多名英雄儿女英勇献身,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为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据统计,全县已发现革命遗址遗迹202处,其中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

  红色血脉,弦歌不辍。

  历届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自2021年换届以来,英山县更进一步认识到红色文化的丰富和厚重,在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把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作为重要内容,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与绿色产业深度契合、与全域旅游广泛融合,高度站位、科学决策、多措并举,多方发力,传承红色基因,加快绿色崛起。

  “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政策机遇,充分挖掘英山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开启了项目建设新‘长征’。”英山县委书记郑光文表示,“紧紧围绕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华中地区文旅康养核心区、英山县委‘五抓五建’奋斗目标,让信仰之火熊熊燃烧,让精神谱系绵延不绝。”

  厚重的历史,照见未来。为了争取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落户英山,英山历时3年,2021年12月,总投资2.58亿元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工程花落英山,18个月日日夜夜建成开园,英山干群一任接续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久久为功续写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能落户陶家河,是一次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英山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智介绍,总体布局为“一心、两带、三片、多点”。建设内容有战斗遗迹体验区、军民团结纪念区、长征文化展示区。三个区域通过17.3公里的长征历史步道相连接,以“国家标准、英山特色”展示长征精神。该项目建成后,以红色旅游带动绿色产业发展,打造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区,将成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又一处红色旅游新地标。

  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故事“活”起来。

  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郁氏祠、安家大屋建于清代,是独具地方特色的古民居,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起,全面的保护修缮郁氏祠、安家大屋,挖掘本地相关历史和故事,原生态充实陈列空间,让旧址空间更鲜活,将展版展示、场景模拟、艺术装置等在空间、内容上有机融合,构建游客与革命历史场景的跨时空链接,增强游客融入感、代入感,再现红二十五军生活战斗的“历史的空间”。

  看今朝 绿水青山带笑颜

  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

  英山,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绿色发展底气十足。

  英山,钟灵毓秀,生态优良,区位优越,资源丰富,素有中国温泉之乡、中国漂流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中国药材之乡、中国天然氧吧和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之美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22年10月1日,英山县石头咀镇凉亭村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桃花水母,这种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首次在山区被发现。最早诞生于约5.5亿年前,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被国家列为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生物”。其对所生存水体的水环境和水质状况要求极高,桃花水母的出现再次证明了英山县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

  生长于桃花冲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大别山五针松迎来新生,英山人风餐露宿,与树为伴,多年来不仅守护湖北最后4棵大别山五针松,还成功繁育幼苗千余株,让这种“植物界的大熊猫”重获新生。

  央视《秘境之眼》栏目播放在英山拍摄到25种珍稀野生动物,建成张咀湿地公园科普馆,充分发挥科普宣教效应,建设了全天候全方位实时监测体系。2022年首次观测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的活动踪迹,荣获“湖北省观鸟基地”“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人不负青山,青山必不负人。

  英山深入推进白莲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投资过亿元的白莲河源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项目及全市首个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英山县白莲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县域水环境持续改善,入选全省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

  英山县全面吹响生态文明建设号角,建成“国家森林乡村”5个、“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69个、省级生态乡镇11个、生态村89个。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3%以上,“英山蓝”成为常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连续两届入选“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森林覆盖率达到68.17%,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绿色已成为英山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依托县农文旅投资开发公司,对文旅资源全地域升级、全业态融合、全链条推进,开发核心产品。推进桃花冲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建设文旅康养集聚区,打造精品线路,主动融入大别山红色生态旅游圈,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毕昇文化、茶文化等文化资源,扩大品牌效应,推动文旅“出圈”。

  绿色发展,项目为王。

  今年以来,英山文旅康养产业招商工作坚持以建设华中文旅康养核心为目标,紧扣全域大文旅主题,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文旅康养产业。截止到6月,全县已成功签约文旅康养项目5个,协议投资额达到31.46亿元。

  绿色发展,环境最优。

  英山“人力共享、用工无忧”“让涉企资金结算‘零跑路’”“小额诉讼零收费”等降成本改革项目在全县推广。今年7月,英山出台“局长代办制”活动实施方案,明确23家部门“局长”定期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通过日常体验、专项体验、交叉体验等“规定动作”,逐一体验服务事项流程,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

  展未来 全域旅游排头兵

  “唐朝的天空,宋朝的流水”,这是茅盾文学奖得主、英山籍作家熊召政对家乡的描述。英山人文底蕴深厚,古为皋陶部落,汉为英布封疆,宋为毕昇故里。两位茅盾文学奖得主先后从英山走出,一直传为佳话。

  紧盯“打造华中文旅康养核心区”“争当华中全域旅游排头兵”目标,坚持全域谋划、全域开发思路,系统规划“精品线路”,依托美丽乡村建设,科学规划“特色民宿”,以融合为理念,突出融文化之魂、融产业之力、融生态之美,做好“文旅+”文章。初现步步是景、处处宜游、全面开花景象——

  适逢初春,柳丝吐绿,桃花初绽,各路游人纷沓而来。漫步桃花冲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让人流连忘返。

  蓝天如洗,青山叠嶂,白云悠悠,碧水轻流。行走在雄峻巍峨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感受到山水风光的诗情画意。

  英山一年四季“风光好”,东河有百里秀,西河有十八湾,春可天马行空看五彩杜鹃,夏可游山戏水享避暑漂流,秋可登高望远赏漫山红遍,冬可温泉滑雪品冰火交融。英山全域皆锦绣,山水醉游人。

  好山出好茶。“英山云雾茶”先后荣获“湖北十大名茶”“大别山生态名茶”“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称号。“英山云雾茶”区域品牌价值达32.47亿元,较去年提高5.4亿元,同比增长19.95%,位居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第42位。

  立足自然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森林康养、避暑康养、温泉康养和中医药康养。围绕好山好水好空气,叫响“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康养品牌。盛夏季节,桃花冲、吴家山等地长住康养人群超过5万人,英山旅居康养呈“井喷式”发展“一房难求”。

  “项目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营将助推我县大文旅、大康养产业发展,通过对旅游资源的整合推动我县成为拥有区域影响力的康养旅游之地。”英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童壁介绍,项目总投资6.5亿元的大别山•花间谷森林康养旅游区将打造成集花海游览、花业文创、花语休闲、花宿体验、花药康养功能于一体的特色高山森林康养旅游区。

  全域旅游,乘“风”而起。2023年元至9月全县共接待旅游人数739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58.12亿元,同比增长明显。(记者吴娅婷) 

【纠错】 【责任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