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转化后收益 湖北工业大学三年技术交易总额9.1亿元-新华网
新华湖北 > 正文
2024 07/19 19:59:05
来源:新华网

先转化后收益 湖北工业大学三年技术交易总额9.1亿元

字体:

  新华网武汉7月19日电(连迅、陈凌)放权、让利、先转化后收益……在赋权改革政策助力下,三年来,湖北工业大学技术交易总额达9.1亿元,同比增长139.1%;转让知识产权429项、总金额7524万元,是改革前10年总和的5倍。

  2020年10月,作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国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高校,湖北工业大学启动破冰探索。

  湖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心彬介绍,直面高校职务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愿转”“转不快”等痛点、难点问题,湖北工业大学探索赋权改革模式,实施职务科技成果统一赋权,最大限度让利科技人员。学校规定,科技成果所有权由学校和发明人共有,长期使用权和处置权直接下放给科研人员,待成果转化成功后,相关收入归专利所有人支配,学校仅提取4%的收益或10%的对应股权。

  为帮助科研团队打消顾虑,湖北工业大学还建立了科研团队尽职免责制度。学校鼓励老师长期蹲点企业,为企业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开展一系列工作。

  图为邓中洋副教授(左)指导葛仙米养殖户生产。新华网发

  葛仙米是一种非常富有营养价值的蓝藻。位于武汉市的蓝野生物科技公司从事葛仙米养殖业务,起初产量低,品质也无法保证,企业一度陷入困境。湖北工业大学邓中洋副教授团队通过12年创新研发,拥有葛仙米稻田养殖和工业化养殖两项核心技术。2021年,邓中洋团队与蓝野生物科技公司建立联系,企业以100万元,转化邓中洋团队葛仙米工业化养殖技术。在学校“先转化后收益”政策激励下,邓中洋团队还和企业在嘉鱼县创办校企合作基地,将科研团队与企业深度捆绑,共同成长。

  在邓中洋团队技术加持下,目前蓝野生物科技公司葛仙米年产量达到40万斤,比3年前提升30倍。“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开展进一步研究。我们的技术帮助企业实现盈利,企业盈利之后提供资金反哺科技进一步研发,实现经济和科技成果双前进。”邓中洋说。

【纠错】 【责任编辑:陈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