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汉市蔡甸区人民法院奓山法庭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运用在前,结合奓山街产业工业园密集的特点,总结提炼了“听、析、调”调解三步法,积极探索涉企纠纷解决新路径。
听矛盾:开庭现场 原被告各表诉求
2018年5月,原告某厨具制造公司与被告某置业公司签订了一份《工程合同文件》,2021年9月,工程竣工合格,但被告仍欠付余款近20万。近日,原告以被告拖欠工程款为由将其诉至法院。
“我不调解,我坚持要求法官判决,我要把官司打到底!” “你没有履行请款手续,不符合我方付款条件。”首次开庭现场,原告态度十分强硬,坚持不进行调解,被告也被原告态度激化,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
析诉求:如我在诉 小案不小办
“双方已合作那么多年,买卖不在仁义在,何必因为一点纠葛伤了和气呢?”承办法官面对双方当事人的剑拔弩张,从当事人诉求中分析争议焦点,寻找突破点,积极做好当事人心理建设,争取双方最大谅解,当事人态度缓和许多。
“法官,我方认为自己履行请款手续的难点是之前的监理单位联系不到了,不知道该去找谁。”原告无奈地说。
“只要原告履行完请款手续,我们就可以向原告付款,我与原告是合作多年的老伙伴,没必要为了这件小事伤害彼此感情,我心底里是愿意调解的。”被告说。
“你们先不要着急,我帮你们联系相应监理单位,你们有困难可以随时跟我沟通。”法官抓住调解契机,提出由法院联系相应监理单位,理顺这笔陈年旧账。
促调节:“指尖”便民 云端解纠纷
为敦促双方尽快达成和解,承办法官将微信群聊打造成“线上调解室”,并充当起“云客服”,对当事人的提问实时在线解答。审判员的“指尖”为矛盾化解搭上了加速器,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张涵)
【纠错】 【责任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