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频道>正文

一生追梦为家国 自主创新终“达梦”
2023-03-24 15:20:45 来源: 湖北日报

  冯裕才教授近影。

  数据库,顾名思义就是“放数据的仓库”。当数据量大了,就要对仓库进行有序扩容和整理。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让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梦”)离“梦想达成”越来越近。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报告,2019年至2021年连续三年,达梦在中国国产数据库管理软件中市场占有率均排名第一,撼动曾被国际数据库巨头把持的国内市场。

  “不要仰人鼻息,坚持自主研发”,达梦的励志故事背后,是一位今年已经79岁高龄的老人,率领团队43年坚持自主创新,书写出以身许国、一生追梦、功在不舍的传奇故事。

  上军校时学导弹专业,偶然机会改行研究计算机

  “研发数据库没什么窍门,达梦只是比别人提前做了这件事。”3月21日,在位于武汉未来科技大厦的达梦总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见到了“冯老师”——这位不习惯让员工称呼自己董事长的企业家。尽管已在武汉生活了47年,冯裕才仍操着浓浓的江浙口音。

  冯裕才,1944年出生于江苏省靖江市(原靖江县)。1961年,他以“县状元”的身份考入了扬州中学。这座百年名校,曾培养出“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征镒和吴良镛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院士51位。

  高中毕业时,当时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前身,以下简称“哈军工”)到扬州中学招生,品学兼优的冯裕才被招入导弹专业,穿上戎装,学习如何造火箭发动机。“在那个年代,进入哈军工的难度,不亚于上清华、北大。”冯裕才说。 1970年,冯裕才大学毕业,被分配至江西九江一家军工企业。这一年,哈军工主体南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后改名为国防科技大学)。2年后,冯裕才辗转回到母校,经过2年系统的数学教学培训,他正式开启了教师生涯,在长沙工学院数学系任教。

  “来武汉研发软件,看似偶然,其实有必然因素。”1976年,一次途经武汉,冯裕才慕名到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去转了转。喻家山麓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更让他动心的,是该校组建不久的计算机系正广发“英雄帖”,吸纳全国人才。哈军工是中国最早开展计算机研制的单位之一,曾于1958年和1964年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军用电子计算机“901型鱼雷艇指挥仪”和我国最早一批采用国产晶体管的“441-B系列计算机”。上大学时,冯裕才就种下了“计算机梦”。

  如果能到华中工学院的计算机系工作,该多好!冯裕才当即毛遂自荐,没想到很快就收到来自武汉的调令——他梦想成真了!

  1976年,从湘江到长江、从岳麓山到喻家山,冯裕才与计算机47年的缘分正式开始。

  “关键的核心技术还得自己研发,不能仰人鼻息”

  Database Management,数据库管理系统,其首字母DM正是达梦汉语拼音字母的缩写。达梦要达到一个怎样的梦?“做中国人自己的数据库!”冯裕才说,这个念头从产生之日起就再也没断过。

  到了计算机系,他开始疯狂地汲取知识的营养,但是未来究竟是专注软件还是硬件,并未确定。

  1978年,武钢投资50亿元从日本引进设备,建造“一米七”热轧钢材自动化生产线。华中工学院派冯裕才等一批年轻教师到武钢学习先进设备及计算机系统,才得知日本专家完成施工后,足足3卡车的技术文字资料被当场销毁。这件事深深刺痛了时年34岁的冯裕才,“关键的核心技术还得自己研发,不能仰人鼻息!”

  在1980年的一次学术交流中,一位美籍华人学者分享的“数据库”概念让冯裕才大开眼界,研发出国产数据库的信念就此植根。靠着一本英汉词典,没有英文基础的冯裕才,啃完了这位学者寄来的英文资料,“怎么开发数据库依然没弄清楚,但至少知道了数据库是什么。”

  那一年,现在已是国际数据库巨头的Oracle公司刚迁往硅谷不久,它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是冯裕才的同龄人。与其远隔重洋的冯裕才,在当时才刚刚进入改革开放年代的中国,开始了长达43年的追赶与追梦之旅。

  研发过程,困难重重。旁人都对他不理解:国外已有的成果,研究有什么前途和意义?在研究难以为继的时候,冯裕才以个人名义贷款5000元继续研发。

  1986年,冯裕才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支持。那时,一个软件项目的研究资金通常只有两三千元,这个项目却获得了3万元经费。

  1988年,冯裕才带领团队基于Pascal语言开发出的首套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获得成功。

  不惧“倒数第一”,坚持自主研发

  1992年,冯裕才牵头的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前身,由华中工学院更名而来)达梦数据库多媒体研究所正式成立。研究所团队主要由华科大的教授、研究生、本科生组成。如今,达梦数据有多位高级副总裁,就出自初期的团队。

  研究工作争分夺秒。那时候,冯裕才请来厨师,在研究所里提供免费早餐,此举特别奏效,大家纷纷早起到研究所“过早”,然后立刻投入工作。

  1997年,科技部组织了国内数据库行业的首次“PK赛”,名不见经传的达梦研究所一举夺魁,与当时知名的东软集团平分百万元奖金,并在此后5年一直独占鳌头。千禧之年,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达梦数据公司正式成立。此时,冯裕才已经56岁。

  2003年,达梦遭遇致命打击:当时,开放源代码(以下简称“开源”)研发成为流行。在当年的“PK赛”中,达梦最新的第三代数据库产品DM3“爆冷”得了倒数第一。“除了达梦,其他所有公司都用国外公司开源的数据库产品进行研发,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冯裕才说。

  一直以来,达梦主要靠国家经费“供血”,如果失去国内第一的位置,公司将面临经费短缺和倒闭的命运。

  “是借助国外软件做开源研发还是坚持自主研发?”达梦面临抉择。那时,公司研发团队八成以上的人都支持开源研发。但冯裕才认为,自主知识产权是达梦的核心竞争力。若此时进行开源研发,就是放弃自己的核心技术,同时承认国产数据库比国外的差,团队和达梦此前多年的研发等于白做了。

  “只有全力研发DM4,才可能打赢翻身仗。”冯裕才坚信。

  按正常研发的工时计算,新一代DM4数据库需要两年半才能完成。那一年,二十多名达梦工程师在机房里奋战了7个月。2004年,达梦携DM4数据库参加测试,速度超过国内开源数据库的一倍,达梦重回巅峰。

  艰难“破冰”,从国际巨头手里“抢生意”

  数据库市场看似巨大,实则“破冰”艰难。此时,全球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IOE”所占据。

  “IOE”即服务器提供商IBM、数据库软件提供商Oracle和存储设备提供商EMC,共同构成的从软件到硬件的集成系统。

  “使用‘IOE’系统已十几年了,突然换成别的系统,如果出现问题怎么办?面对用户的担心,达梦能做的就是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冯裕才说。

  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财”)成为达梦数据库软件首个破冰的公司。1997年,达梦的第二代产品DM2诞生后,中国电财华中分公司财务应用系统就首次使用了DM2,对DM2的产品化提升起了决定性作用。这也是国产数据库最早实现应用的案例。

  20多年来,在金融、能源、航空、通信、党政机关等数十个行业领域,达梦没少从Oracle等国际巨头手上“抢生意”。进入中国多年、雄踞中国市场半壁江山的甲骨文,其固若金汤的防线,正被以达梦为代表的国内数据库企业一点点撕裂。

  从自主创新的技术引领者到民族产业的领军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冯裕才和达梦实现了梦想的升华。

  在全国31个高级法院中,达梦的服务已覆盖其中一半以上,业务涵盖电子诉讼档案管理系统、大数据办案平台等多个核心业务系统;在金融领域,达梦为200余家金融用户发展助跑,实现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全覆盖;在电力行业深耕26年,达梦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电网调控云、新一代、配电、电量、电力市场交易等多个核心系统,参与了白鹤滩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等重要发电系统建设,一跃成为国家能源、华能集团、三峡集团、大唐集团等多个重量级企业的数字安全基石;在教育行业,达梦产品已应用于10余个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及20余所大中专院校,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助力。达梦还积极赋能石油、通信、交通、医疗等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各领域龙头企业开展深入合作。

  2022年12月22日,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IPO过会,将在科创板上市。

  “达梦今年的目标,就是在更多行业替代国外数据库系统。”79岁的冯裕才说。(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丽琼 通讯员 程莹)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 关注新华网公众号

  • 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分享至手机

一生追梦为家国 自主创新终“达梦”-新华网
“不要仰人鼻息,坚持自主研发”,达梦的励志故事背后,是一位今年已经79岁高龄的老人,率领团队43年坚持自主创新,书写出以身许国、一生追梦、功在不舍的传奇故事。
01007004001000000000000001111403112946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