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15分钟健身圈,“圈”出健康新生活
2023-04-25 09:07:32 来源: 新华网

  15分钟健身圈,是指在城市社区,居民从居住地步行或骑行不超过15分钟范围内,有可供开展健步走、广场舞、球类运动等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

  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河湖沿岸、旧厂房、旧仓库、高架桥下、公共建筑屋顶……这些城市中的隐秘角落,都是建设15分钟健身圈可利用的“金角银边”

  “在非教学时间开放学校体育场地,同时做好入校运动居民的安全保障工作,值得各地借鉴推广。”

  以科技手段为圆规,全龄友好理念为圆心,配套服务为半径,各地正在探索用体育“圈”出全民健康新生活

  综合考虑社区居民养老、医疗、购物、文体等需求,通过整合规划让老百姓的更多需求在“家门口”得到解决,共享健康新生活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淏煜

  15分钟,步行能走多远?一站地铁,两站公交……当15分钟内能步行抵达社区健身中心、拥有健身步道的体育公园、场地设施完善的球场,你是否会爱上体育运动?

  体育活动是全民健身最直接的实现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办国办去年3月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均对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作出部署。

  15分钟健身圈,是指在城市社区,居民从居住地步行或骑行不超过15分钟范围内,有可供开展健步走、广场舞、球类运动等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

  在探索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的过程中,全国各地不断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推动体育运动成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

  巧用空间扩增量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全国体育场地共422.68万个,体育场地面积37.02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2平方米。与2021年相比,分别增加6.43%、8.53%和8.71%,但“人多、空间少、需求旺”仍是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的首个难题。

  今年3月17日,国家体育总局印发《2023年群众体育工作要点》,指出利用城市“金角银边”配建嵌入式健身设施。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河湖沿岸、旧厂房、旧仓库、高架桥下、公共建筑屋顶……这些城市中的隐秘角落,都是建设15分钟健身圈可利用的“金角银边”。

  “原来这个桥下一直作为附近公园的停车场及出入口使用,行人也会从这里穿行。现在不仅公园入口拓宽了,还增加了几处户外球场,健身运动更方便了。”家住附近的上海市民吴先生,对于延安路高架桥下空间的改造非常满意。

  2018年,上海市长宁区启动了桥下空间更新工程。2021年,长宁区继续挖掘“金角银边”潜力,将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的多个桥下空间改造为户外篮球场、足球场,并配以动物为主题的彩色装饰,桥下空间“由灰变靓”。

  “传球,传球,好球……”江风拂面,面朝长江的球场上,篮球爱好者们尽情呼喊,挥洒汗水。在湖北武汉,长江边一张张国风“脸谱”用色彩为旧码头赋予新生命。始建于1959年的武汉杨泗港货运码头在废弃十余年后被改建为富含国风元素的篮球场,成为武汉篮球新晋热门“打卡地”。

  “利用好‘金角银边’完善15分钟健身圈,既可以有效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也可以促进城市更新。”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副院长王兆红说。

  整合资源盘活存量

  居住小区健身设施、各级体育场馆、学校校园……除了新建场地,画圆15分钟健身圈,更要盘活这些存量资源。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2023年群众体育工作要点》也提出,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配建的督导检查力度。

  社区配套的健身区域具有15分钟健身圈要求的便利性和可达性。对原有场地的改造升级,既能破解“场地之困”,更能提升居民运动体验。

  今年4月,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街道的五芳园健身苑即将完成改造升级。五芳园健身苑周边有多个中小学和老旧住宅区,0~14岁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集中。这一总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健身苑,是周边居民体育活动的主要聚集地。

  过去,健身苑内仅有篮球场、乒乓球场和简易健身设施。改造后的健身苑新增了专供儿童娱乐玩耍的童趣场,专供青年运动的跳动球场,以及专供老年人健身运动的活动空间,将成为全龄友好健身场地。

  城市各级体育场馆以及赛事场馆,在赛后闲时以适当的价格向社会开放,既可以增加公共体育场地供给,又能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的运动体验。

  在首个“双奥之城”北京,“鸟巢”“冰立方”“雪飞燕”“冰丝带”,这些创造了无数精彩瞬间的赛事场馆已全面对外开放。过去一年来,冬奥永久场馆赛后利用率达100%。

  成功举办第十四届全运会后,陕西西安奥体中心改建为向市民低价开放的游泳馆,综合热身馆被改建为室内羽毛球馆,全运会赛时新闻中心修起多块五人制篮球场。

  未来,随着更多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在我国举办,“赛会遗产”的有效利用将作为15分钟健身圈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群众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健身体验。

  学校体育场地也是有待盘活的存量资源。近年来,多个城市大力推动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

  实名注册、购买保险、手机预约、刷脸入校、全市统一管理……福建省厦门市建立起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机制,目前已向社会开放144所学校。市民通过大数据平台,在手机端完成实名制注册,预约并购买保险后即可“刷脸”入校运动。

  在浙江绍兴,全市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已陆续恢复向社会开放。其中,越城区首批开放45所学校,在寒暑假、双休日、法定假日等非教学时间,周边居民凭本人身份证原件登记即可进校运动。每所学校还配备了安全管理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各1名,负责场地开放期间的安全管理以及健身指导工作。

  “在非教学时间开放学校体育场地,同时做好入校运动居民的安全保障工作,值得各地借鉴推广。”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体育学院副院长袁吉表示。

  提质“圈”出健康生活

  “在App预约平台上,可用场地情况一目了然,还能一键预约。”广东深圳市民王先生表示,预约平台让寻找运动场地变得更加简单。日前,深圳创新推出“i深圳”体育场馆一键预约平台,编织全市运动场地资源信息“一张网”,在实现场地资源全民共享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场地使用效率。

  以科技手段为圆规,全龄友好理念为圆心,配套服务为半径,各地正在探索用体育“圈”出全民健康新生活。

  贯彻全龄友好理念,是提升15分钟健身圈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当前,部分15分钟健身圈场地设施存在器材同质化现象。王兆红教授指出,在健身场地“软硬件”升级的过程中,应考虑到特殊群体使用场地设施的需求,为儿童消除安全隐患,为老年人提供低强度、高安全性的锻炼指导,为残疾人创造无障碍体育环境,让更多人走出家门,积极参与社区健身活动。

  配套服务是促进全民健康新生活的重要一环。袁吉教授表示,“应面向大众培养更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强宣介等配套服务,提升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利用率和安全性。”

  体育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5分钟健身圈也是15分钟便民圈的有机组成部分。专家建议,综合考虑社区居民养老、医疗、购物、文体等需求,通过整合规划让老百姓的更多需求在“家门口”得到解决,共享健康新生活。

相关新闻

关注新华网公众号

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分享至手机

瞭望 | 15分钟健身圈,“圈”出健康新生活-新华网
当15分钟内能步行抵达社区健身中心、拥有健身步道的体育公园、场地设施完善的球场,你是否会爱上体育运动?
0100700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60780